社区教育的优点和缺点_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关于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展,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自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前不久,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可见,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立交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区教育专业化的提出
所谓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内全体成员,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社区教育具有“三全”即全员(教育对象包括社区全体成员)、全面(教育内容涵盖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各个方面)、全程(教育过程贯穿受教育者从出生到逝世的整个生命历程)的特性,所以,社区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人的全面和不断发展”。
对于社区教育的专业化标准,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公认的专业化标准可以归纳为三条:一是专业理论,因为它是某个学术领域能否独立形成一门科学的基本条件,也是该领域实务活动的科学基础。二是专业教育,即专业人才培养,它可为该专业提供人才支撑。三是专业权威,即专业的学术代表(个体和群体)。因为专业理论的创立、载体以及后续发展都取决于专业代表。衡量某一专业(职业)是否专业化及其程度如何,应首先以这三项标准来衡量。随着近些年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相关高水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社区教育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专业研究领域,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区教育工作者需求量的增加,社区工作或社会工作专业已经被列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专业目录,在社区教育研究领域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学术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
1.观念淡薄
社区教育涉及各级政府及教育、民政、社会劳动保障、财政等多个部门,这些作为组织管理、协调、实施的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还认识不足。他们只重视“正规”教育,轻视甚至无视“非正规”教育,大大影响了现代开放式大教育的整体成效。此外,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往往表现为基层高于上层,实际推行者高于决策者。因此,提高决策者的认识和转变决策者的观念己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领导层面和社区成员这两个层面都重视时,才能形成社区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2.工作队伍零散
目前社区教育师资主要由兼职人员和自愿者组成,社区教育队伍比较零散,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时间很难保证,难以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社区教育是面向全体社区成员开展的教育,它具有社会参与的特点。由于社区成员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其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导致社区教育工作者原有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与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有一定差距。
3.课程内容单一
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服务活动。这种区域性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从空间上看,需要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而且应该将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使“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但是,在现实中,社区教育课程通常只有成人继续教育,主要是休闲课程,很少有针对本社区特殊问题而自行开发的个性化课程,也很少有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此外,技能类、生存类课程也不多见,即使有的社区开设少量职业技能和生存类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课程讲授方式和上课时间安排等,很难引起特定对象的兴趣。
4.组织制度不健全
组织机构建设已成为瓶颈制约着社区教育工作。这里的组织机构是指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管理运行机构、具体承担社区教育任务的单位、组织或社会团体等。目前,大部分社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法规政策亟待完善。从运行情况来看,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着整合统筹不力、关系不顺、部门分割等问题。社区教育工作政出多门,教育、人事、劳动、民政、财政等部门各自为战,仅靠教育主管部门单兵突进,难以协调。
三、实现社区教育专业化的路径
中学教师述职报告简短
1.树立专业化的社区教育理念
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对象广泛,包括全体居民:教育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全日制学习也可以是非全日制学习,既有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也有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但是不能因此把社区教育当做一种不重要的非正规的学习活动或者是传统教育的补充,而应该明确社区教育的地位。社区教育不是其他教育的补充,而是一种重要的终身教育形式,应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被赋予“正式”的地位,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经费来源渠道,等等。只有把社区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其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教育主要由固定的教育机构来实施,因此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主要办学形式是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各界委托项目教育与居民自治教育融为一体。社区学院要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和提升社区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清明节缅怀先烈语句500字
2.培养专业化的社区教育队伍
建立起一支以经济管理人员为骨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应当成为今后社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职前培养+准入资质+职后培训”的方式建设专业化的社区教育队伍.第一,学科意义匕专业地位的确立,是社区教育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它将有效地带动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意义上的专业发展。高校可开设社区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进行专门化人才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社区教育提出朐新要求,准确定位,合理、科学地设置相关培养课程,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二,准入资质的确立是社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健全和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标准,形成严准入制度,将成为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整体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前提。由于社区教育工作者来源的多元性,包括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社区教育兼职教师、社区教育志愿者三个层面,所以不能像普通学校教育那样以统一的标准来认证准入资格。由于三个层面的工作者参与社区教育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对其准入资格认证时应区别对待,分类考核,各有侧重。第三,职后培训的完善是社区教育专业化的重要方面。面对现有社区教育工作者学历层次不齐、平均年龄偏大、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等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应该注重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构建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内容
专业化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是社区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社区教育建设的中心工作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确立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社区教育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不同的实施方案,细化社区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以此增强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是面向弱势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增强生存技能。一方面应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开设提高社区学员素质的课程;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应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让社区学员在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并适当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社区学员的冉就业提供服务。二足面向社区居民,加强休闲教育,突出人文关怀,让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与社区精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互认同,营造和谐社区,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如开设音乐、美术、娱乐、保健等课程,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终身教育。
4.营造专业化的社区教育环境
社区教育是一个庞大的面向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根据国外经验,在对社区教育的管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区教育委员会、居民自治监督管理机构和各种协会都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管理权限,并成立赋予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等。各地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要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本地区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社区教育专业化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诉求,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1)法律制度。当前我国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在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困难。由于社区教育的特殊性,《社区教育法》、《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迫在眉睫。2」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社区教育管理制度、运机制、测评标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选聘制度、奖惩制度、职称制度等。3)研究制度。应加大对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力度,注重社区教育研究的“本土化”,积极鼓励社区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理论研究中,在研究中反思工作实践,实践研究成果,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