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麦姐免费范文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三年级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活动目标:

1.欣赏四川民歌《太阳出喜洋洋》,感受其欢快喜庆的音乐特点;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游戏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有两两合作、协商决定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的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农夫、斧头、狼」、箩筐实物一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的心情好吗?你们觉得心情和天气有关系吗?

1.欣赏歌曲,介绍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欣赏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气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3.欣赏歌曲,带着问题: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重点引导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动作来感受挑箩筐晃悠悠的感觉」。

二、熟悉歌曲内容,模仿游戏中的三个角色

1.你听到歌里唱了谁上山岗?他是怎么去的?「出示“挑扁担的农夫和箩筐”」谁愿意来做一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扮演农夫,练习挑箩筐动作。

2.农夫手上拿把什么?「出示“斧头”」斧头的动作怎么做?

3.山岗上有什么?「出示“狼”」狼凶狠恶毒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三、学习音乐游戏

1.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明确挑箩筐、拿斧头等标志性动作。师:我们来看看农夫、斧头、狼,他们谁控制谁?

2.老师示范讲解游戏。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范文4篇

游戏玩法:

第一段:农夫出场

第二段:斧头出场

第三段:豺狼出场「间奏时段猜拳并进行奖惩」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2.多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3.双人对抗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五、放松活动,同伴间互相捶背、捏肩、挠痒、打滚等六、结束:挑着砍获的豺狼回家咯「音乐伴随」

2

教学目的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C2/4

5342123453421—

ninoninonino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搭乘火车,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开往那里?

2、听赏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边听边模仿开火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举例:2——2学生唱一唱;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小班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五、小结

3

教学目标:

1、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2、明白五声调式和上波音的特点,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3、透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怎样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大幅场景图片、打击乐(大鼓、镲、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观看视频)

呼吸练习(三慢三快)

二、体验活动

1、有表情的喊太阳:太阳出来了(三次)

2、体验鼓、镲演奏。

3、师范唱,生体验歌曲风格,引出课题。

1)喊太阳→师表演唱第一段→师原速欢快演唱歌曲一二段。

2)歌曲风格

3)出示课题

三、复习、处理歌曲

1、分析这首民歌特点

1)跟钢琴唱旋律,感受五声调式。

2)生跟钢琴手划旋律线,唱旋律,感受山歌的特点。

2、歌曲语言特点?

1)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二段

2)分析语言特点,体验。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读一二段歌词

3、处理歌曲

1)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二段(生双响筒一齐伴奏)

2)聆听、感受、演唱上波音,感受其特点及作用

4、跟钢琴完整演唱一、二段。

5、深入处理歌曲

1)人声模仿脚步声

2)人生模仿砍柴声:

3)生同时演唱三声部(双响筒伴奏)

4)三声部及双响筒锣鼓队一齐奏唱

5)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

1、播放视频

2、讨论交流

3、总结

4

活动名称:

太阳出来喜洋洋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认识大鼓、钹,学习敲击方法。学会用大鼓、钹演奏歌曲第二声部(衬词部分)。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拍,探索钹的止音方法。

3.要求幼儿演奏钹的时,注意控制手臂的动作幅度,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按节奏分声部表演这首歌曲。

2.大鼓、钹各三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复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幼儿集体用热情、有力的声音唱这首歌。

「2」幼儿分两个声部唱这首歌。

「3」幼儿分声部表演这首歌:一声部表演劳动动作;二声部唱衬词。

2.指导幼儿学习听音乐演奏打击乐器。

「1」认识大鼓、学习大鼓的演奏方法。听辨用鼓锤敲击鼓面和鼓边时声音的不同。

「2」几名幼儿分别认识敲鼓的方法,其余幼儿跟做模仿动作。

「3」认识钹、学习钹的抓握方法。

「4」倾听击钹的'声音、探索止音方法。(即敲击后,自然划圈后放在胸前衣服上)

「5」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练习合奏。注意按音乐整齐的敲击。

「6」知道鼓、钹合奏,声音响亮,可以为衬词部分歌曲伴奏。

「7」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敲击歌曲衬词部分,其余幼儿唱歌词,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8」幼儿轮流使用大鼓、钹,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5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啰嗨”的衬词表示歌曲的欢快有力。

2、乐意与老师、同伴合作演唱歌曲,体验对唱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伴奏

三、动过程:

1、练声部分

“小朋友们好,刘老师你好”

歌曲:两只小鸟

2、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新的歌曲,请你们的.小耳朵听听看这首歌曲和“春天”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3、学习歌曲衬词——啰嗨

倾听音乐一遍(啰嗨的声音响)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啰嗨符号图片

教师清唱,幼儿倾听

教师唱歌曲的前一部分,幼儿唱“啰嗨”

边唱边出示图片

4、学唱歌词部分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5、教师指挥,幼儿交换演唱

6、结束部分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民歌,并懂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明白我们幸福的生活是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了解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高亢明快的歌声来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习波音、连音的演唱方法,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波音”“连音线”这些乐理知识。

三、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够运用波音”“连音线”的演唱方法结合山歌风格特点进行演唱。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鼓、双响筒

五、教学过程:

一、玩音乐游戏,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有趣的游戏。

1、玩音乐游戏,让学生听音乐,抢答歌名是什么?是哪里的民歌?①茉莉花(江苏民歌)

②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族)③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2、师小结,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玩游戏,听了三首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好听的民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走进多彩的乡音世界,去学习其他地区的民歌。

二、感受歌曲,了解歌曲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说说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情景?他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在劳动?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知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首描绘了劳动人民上山砍柴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3、再听歌曲,听听老师拍手的地方歌词有什么特点?

4、学习衬词:

(1)刚才老师拍手的地方出现的这些词就是歌曲的衬词,为什么要加这些衬词呢?「更能表现出喜洋洋的心情,还能表现出他们劳动时有力量」

(2)刚才老师介绍过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四川人民喜欢在歌曲里面加入自己的地方方言来表现歌曲。同学们再听一听,哪句衬词是用四川方言唱的?

学用四川方言学习衬词“朗朗扯光扯”(可先让学生试说)

(3)听全曲,让学生跟着吆喝衬词。

三、学习歌曲

同学们吆喝得真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学习这首歌曲。

1、跟琴唱谱,认识和学习“连音线”和“波音”的'演唱方法。

2、用“lu”哼唱。

3、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a.跟琴唱;

b.师生接龙唱(指导学生用高亢明快的声音演唱)。

(2)继续学习第二至五段歌词:聆听全曲,心里默唱。

(3)听范唱跟唱全曲(提醒学生唱完第三段后有一段间奏)。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师在衬词处加入击鼓进行伴奏)。

四、表现歌曲

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好多乐器都想加入你们的演唱中。大家同意吗?

1、师生合作依次为打击乐(鼓、双向筒)创编表现形式;

2、打击乐合奏;

3、把学生分成三组:打击乐组、演唱组、吆喝组;

3、集体合作,完整展示。

五、歌曲拓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辛苦吗?可他们还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怎样的品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歌词最后一句说: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不愁穿,说明什么?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要我们通过自己的说手来创造的,培养学生以音乐为伍,与音乐为伴的乐观主义精神。)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